(通讯员 徐晓宇 摄影 孙继光)12月14日,在学校图书馆十一楼多功能厅,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博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的师生以及学校机关干部、学生辅导员带来一场专题学术报告,与东油师生分享了剩余价值哲学的现代魅力。学校党委书记李海红、党委副书记张斌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俊主持。
郝晓光博士以《剩余价值哲学破解的十个理论难点》为题,从剩余价值的两个突破点、两种思想方法着手,确立了研究剩余价值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并基于剩余价值的两对基本矛盾,确立了剩余价值哲学的本体论和范畴体系。

报告会结束后,郝晓光博士分别就师生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视野下的人工智能”、“剩余价值的时代性”、“剩余价值哲学中的物性范畴和人性范畴的关系”、“现代社会中的分工与分配”等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郝晓光博士的报告深入浅出、植根于理论基础又致力于现实研究。通过聆听郝晓光博士的报告,东油师生对马克思理论的时代性和生命力有了更深的体悟,让东油师生享受到了一场高水准的学术盛宴。
郝晓光博士简介:
郝晓光,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十三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考察队员,理学博士、博士后。郝晓光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先后在高级别专业学术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发表专著4部,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郝晓光研究员研究兴趣广泛,不仅在专业方面造诣较深,同时在哲学、艺术等方面也有较高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