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东油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东油要闻 >> 正文

【“师德师风大家谈”之四】付晓飞:师德在传承中芬芳馥郁

发布时间:2015-07-13 发布人:王永亮

        师之道,德为先。“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德是大学文化之魂。一所大学独特的师德文化源于大学文化的长期积淀和传承。回首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东油”的师德文化朴实厚重,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培育了无数兴业英才。半个世纪前,“东油”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把自己的人生轨迹深深地镌刻在了实现民族复兴、培育石油英才的丰功伟业中。他们不仅是“东油”的缔造者,更是“东油”文化的开创者,也是“东油”师德风尚的引领者。
        感今怀古,在熙熙攘攘追名逐利的今天,多少次,我追问:是什么让他们不恋大都会的锦衣玉食,夯土打垒,潜心育人;是什么让他们不畏生活中的箪瓢屡罄,捡粮种地,矢志办学;是什么让他们不计名利上的丝毫得失,醉心研究,蜚声中外。追古抚今,先辈的风骨,至今仍然令我们高山仰止;先辈的品行,我们仍然难以望其项背。思贤仰圣,作为一名在“东油”师长崇高师德的熏陶和砥砺下学于斯、教于斯的青年教师,“东油”的师德文化早已烙印在我的头脑,沉淀进我的血液。师道未央,先辈们的崇高师德需要后来人去学习和继承,“东油”的师德文化需要新一代去传承和弘扬。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自己实不敢妄称在师德上有所建树。回首二十余载学习、教学、研究经历,感触最深、思考最多的仍是“师生之关系”这一永恒话题。我也想据此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广大青年教师一起学习、交流。“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株幼苗,每一株幼苗都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潜质,每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也都离不开园丁的悉心呵护。作为园丁的我们应当待生如亲,做到爱之无私、严之有格、赏之以厚,方能琢玉成器、育人成才。
        爱是育人之“良田沃土”。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应当深知爱是教师最宝贵的师德情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原动力,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纽带。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细细品来,我们无不被先生的那份爱生如子的赤诚之心和“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所深深感动。回想自己读书期间,身体嬴弱,勘探系的老师主动为我寻医问药,待我如亲生子女;学业上更是为我悉心指导,是老师们无私的爱成就了我的大学教师梦想。留校任教后,张靖老师对我关怀备至,手把手地传授我教学经验。他那“用幽默的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用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用真挚的情感完善学生人格”的教学风格至今是我追求的目标。古人云:“知生爱生,有教无类”。师之爱乃大爱、博爱,如熊熊火炬,温暖人心,照亮梦想。
        严是育人之“祛病良药”。蔡元培先生曾语“大学者,研究高深之学问者也”。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马虎。只有严格的教学与训练,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端正的学术品行。作为地质研究者,李四光先生的学识才华、人格魅力始终照耀着我们。先生对待学问的严谨,对待教学的严格,至今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要求学生“做地质工作要眼看、手看、心看”,也成为我们地质工作者做研究和教育学生的准则。遥想当年,韩德旺教授代表学校在大会上提出“强基础、重技能”的“一体两翼”教学思想,严抓教风、学风,开启了“东油”教学工作的新篇章。回想在老师严格要求下备考英语的一个个日夜,至今让我受益无穷。再想到初登研究殿堂时的自己,有幸受到陈章明老师的指导。他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使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他那句“要踏踏实实做业务,不能浮躁,不能骄气;要实干,不要说大话、空话”一直萦绕耳畔,并成为我研究道路上的明灯。古人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严格是一种深沉的爱,严而有方、严而不厉,才能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才能将“高深之学问”的研究传承下去。
        赏是育人之“阳光雨露”。“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赞赏的深切需求。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就没有生长”。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需谨记,一句肯定的话语或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晚年在回忆自己的老师董秋芳先生时曾这样写到:“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上,在董先生“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回乡奔母丧的悲痛心情作文。作文发下来后,却是大吃一惊。董先生在每一页上边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对文章节奏等大加赞赏,自己瞬间如拨开云雾见青天,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也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活动。”回首当年,初登讲台,“如何讲好一堂课”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在我苦苦求索之时,陈秉麟老师亲临我的课堂,传授经验、指点迷津。他那句“备课时多看参考书、讲课时重点要突出、板书结构要有序清晰”至今是我教学的宝典。三次听课后,先生在系里表扬我讲课好。一个“好”字成了我站稳讲台、潜心教学的最大动力。再想到十八年前刚进入“油气成藏与保存”课题组的自己,懵懵懂懂,无所适从,正是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肯定,使我很快对地质产生兴趣并初步掌握研究思路。在攻读博士期间,当研究难以突破瓶颈踌躇不前时,又是导师一再肯定我的研究并鼓励我坚持有兴趣的方向,还为我提供世界一流软件支持,才让我能始终坚持“断裂控藏”这一研究主题,并坚定地研究下去。“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努力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其“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有一批学子奔赴社会“做一大事去”。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大学,看得见的是高楼大厦;看不见的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价值标准和一起坚守的行为准则。陈家琅老师曾言:“我的工作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解决教学和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和人民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应该为后代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王宗祥老师曾有句誓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矢志大器晚成,老有所为;以学养老,老有所思,以思成器”。今天读来仍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我们深信:先辈们用无悔的坚守和毕生的追求孕育的“东油”师德文化,一定会在传承中更加芬芳馥郁!
        (作者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