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东油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东油要闻 >> 正文

【纪念建党95周年·东油先锋】永不褪色的老党员孟昭和

发布时间:2016-06-29 发布人:孙晨光

  编者按: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近年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凝聚了强大正能量,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要求,“七一”前夕学校推出“纪念建党95周年·东油先锋”系列报道,展示新时期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挖掘和宣传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激励身边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锋为镜,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敬请关注。

 

 

 

  孟昭和,1935年出生于安达一个农民家庭,1956年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本科,1980年调入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物探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物探教研室第一位党员。也许是出生于战争年代,见证了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拯救人民于水火;也许是长在红旗下,亲历了文革从黑白颠倒到拨乱反正、欣喜于改革开放引领国家走向强盛,他始终相信家国命运从来靠信念坚定、自强奋斗。为此,孟昭和从青年时期就满怀对党忠诚的深厚情感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强烈使命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拼命实干,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雁”。

 

用苦干绽放“青春”光彩

从来无悔于事业,唯独有愧于家人

  学物探的人很多,可在有生之年能找到矿的并不多见。而孟昭和,是这不多见的幸运儿中的一个,他的幸运源自他的韧性与坚持。
  1956年,在大兴安岭区测大队普查分队做地质技术员的孟昭和,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取长春地质学院本科,如愿迈进了大学校门。在进入大学不久,由于常年在野外作业,加上营养不良,他患上了肺病,经学校批准,他休学了。考虑这一病会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增添额外负担,孟昭和没吭声,毅然返回原单位大兴安岭区测大队普查分队,在当地牧民的蒙古包住下养病。养病期间的孟昭和,病在身上,急在心上,他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学业,更牵挂着找矿的兄弟们,他总想着要和兄弟们一道去找矿。
  一天,队里领导派人来看他,他软磨硬泡,硬是跟着这位同志回到了分队。回到队里,二话没说,抄起罗盘就跟着弟兄们出发了。又一次踏上寻矿之路,他用自己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不懈奋斗,终于取得了重大收获。1959年年末,孟昭和顶着皑皑白雪和刺骨的寒风,作为主要发现人,发现了翠宏山和梨子山两个有工业价值的铁、多金属矿,其中翠宏山铁矿矿石地质总储量1.5亿吨。他这次重大发现,得到了国家地质矿产部的高度重视,198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为孟昭和同志补发了“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奖”,他荣立个人二等功。1960年,在大队已经撤离该区域的情况下,被留宿老乡家养病的孟昭和检测到巴洛哈达山矿致地磁异常并及时上报请求勘验,深藏的巴洛哈达山铁矿重见天日,孟昭和再次受到组织上的通令嘉奖。他的寻矿事迹也被载入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质矿业家列传》中。
  尽管在找矿中吃尽千辛万苦,但孟昭和以其顽强的毅力,自修了因休学耽误的课程,1963年以优异成绩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毕业后的他,满怀对专业的热爱,下定为国家的寻矿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迈进了黑龙江省物探大队的大门,又踏上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的征程。后来他又在陕西省第11地质队,陕西省物探大队工作多年,从1963年年底结婚到1972年他的大儿子8岁,9年间孟昭和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妻子深知他的难处,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可8岁的孩子见到爸爸却很生疏,连连躲闪。对此,孟昭和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他同妻子解释说:“我的专业就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不能说走就走,说撂就撂,我所做的一切必须对得起我的选择,对得起这份事业”。他让他的孩子全随母姓,提醒自己不忘妻子对他工作无悔地支持。
  是的,孟昭和爱物探,他知道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想为国家、为党和人民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不容易,只有踏踏实实为国家找矿、躬下身来尽好自己的本分,是他力所能及的报国方式。

 

以实干锻造“奉献”人生

物探教研室一定要办好 培育出更多有用人才

  1980年,深爱着物探事业的孟昭和从一线复员到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物探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任实验室主任、物探教研室副主任、物探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岗位变化了,目标却从未改变。离开物探一线的孟昭和很快在新角色中找到了继续为国效力的着力点。作为物探教研室主要奠基人,他为教研室的教学、科研、专业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
  筹建之初的物探教研室建设面临几大难:实验设备来源难、教师梯队建设难、学生实习去向难。孟昭和就把教研室的难当作自己的难,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就一门心思破解难题。
  孟昭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物探实验室。实验室没设备,学生演示没着落,孟昭和就奔走油田要淘汰下来的设备,地震回放仪、检波器、数字地震仪,一件、一件,就这样变废为宝,攒起了实验室最初的家当。
  197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各项事业持续、稳定、长足发展,处处是生机、满眼是春色。勘探系的学生一如那贵如油的春雨,久旱的祖国大地处处向他们张开怀抱。然而,孟昭和有自己的“私心”。国家的物探事业越需要人才,物探接班人的培育就更需要人才。
  孟昭和开始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到宿舍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帮他们看讲稿、听课、作指导,尽可能的关心他们的生活,节假日把回不去家的年轻人都叫到家里吃饭,相处得像一家人;他还早早在学生中物色功底扎实、务实肯干的好苗子,千方百计把他们留在教研室,储备有生力量。孟昭和识人才、重人才,更加爱惜人才。他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物探教研室在岗教师达20余人,涌现出了“五朵金花”这样的教学骨干能手。由他力主留在教研室的毕业生艾印双、云美厚、袁子龙、张明学、王云专、胡玉双等都成长为了专业领域的中坚力量。也正是因为广纳贤士、梯队合理、人尽其用,物探教研室紧紧拧成了一股绳,为我国的勘探开发事业培育了不少英才。
  作为从物探一线摸爬滚打干出来的老教师,他深深懂得物探这种实操性极强的专业,缺少实践环节就意味着理论知识与油田生产实际脱节,意味着学生要在毕业后补上本该在大学期间就掌握的实践知识。孟昭和调动一切个人关系给公家办事,为教研室解决难题。他主动找到当时在大庆物探公司负责的校友,争取学生实习的平台。物探公司的同志们被他一心为公的精神打动,不仅同意学生到现场实习,还承诺提供食宿和接送司机、车辆。从此,学生有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一批批学生被送往油田企业、送往物探第一线,送往这片地火涌动的热土接受洗礼。
  找实习单位难,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更难。以往实习中,经常出现学生只动眼睛不动手,走马观花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在于学生没有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生产者。为了形成产学结合的稳定实体,开辟“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孟昭和又萌生了筹办教学实习地震勘探队的想法。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孟昭和与教研室其他教师一道,分头深入油田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广泛了解油田生产情况和技术需求,并多次和油田领导、专家协商。1993年元月6日上午十点整,隆隆的炮声响彻白雪覆盖的荒原、股股泥浆喷射而出,大地随之震动,教学实习地震队终于在较短时间里组建起来,成为当时全国首个产学研真正结合的实习实践基地,并承担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部下达的被称为硬骨头的松辽盆地北部黑鱼泡地区地质详查任务。这时,年近花甲的孟昭和布满皱纹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有人统计过,为了建立这个地震队,孟昭和先后往返大庆-安达200多次,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
  “孟老师可真是个令人怀念的老先生”,他的学生刘洪林感慨万分。在学生眼中他是“春风化雨”般的师长,他的教育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孟昭和同几位青年教师提前到明水查看实习地,大雪天捂了车,他顶着风雪带头推车。每次学生实习,孟昭和都和学生一起吃住在现场。物探公司领导看他年纪大辛苦,提出给他和老师们做小灶,派车每天接送他回家,他都以“要和学生在一起,不能搞特权”婉言谢绝了。一次实习中,在物探公司食堂吃饭,一个学生嫌馒头面没发好,咬了一口就扔到了地上表示不满。孟昭和没有当即批评他,而是从地上捡起馒头就塞进嘴里,让这位同学十分羞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孟昭和自己早已记不得,而这些感人的平凡小事却一件一件印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孟昭和在物探教研室工作期间,主讲5门专业课,指导本科生10届,硕士研究生36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12篇、译文11(英文)篇,其中,2篇被美国、俄罗斯相关领域重要刊物收录,2篇被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录用,被列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同时兼任物探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的他,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以及“大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大庆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2年,他荣获了“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孟昭和对事业很火热,对个人利益却很淡泊。兢兢业业几十年,孟昭和将自己的青春才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物探和教育事业。他严谨的教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早已融入东油“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刻入东油成长的年轮。

 

用忠诚诠释“党员”本色

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发挥余热,就要像样工作

  党员本色,是孟昭和用一生诠释的命题。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其实都不过是“党员”二字的注脚。
  1995年,孟昭和光荣退休了。即便就此戛然而止,他前半生的事迹也足以让年轻党员追逐、学习。然而,他却退休不褪色,当上了离退休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20年,把一位共产党员的余热全部奉献给了组织。
  在老党员孟昭和心里,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却是坚定党的信仰、规范党的组织、凝聚党的力量的重要表现。收缴离退休党员的党费,各支部都是由组织委员去完成,可为了更好地完成收缴工作,他从来亲力亲为,亲手制作了党费收缴记录表,把支部每个党员的交党费情况呈现的一清二楚。针对离退休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平均年龄大、爱忘事儿等特点,他在历次党员活动日前一天打电话通知每个党员,使得没特殊情况的党员都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按期交纳党费,有的党员生病卧床,他就到老同志家里去收党费,同时表示慰问,老同志们对此深表满意;身份上不脱党,更要思想上不离党。面对个别离退休老同志思想波动,对国家政策或个人境遇有抱怨,孟昭和总是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好言行影响、开导他们,他常说“人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思想不能退下来”。一位和孟昭和同一个支部的老同志说,“在支部活动时,孟老师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说:‘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我们要多多支持学校,多多理解学校,遇到困难时,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大局观念,不要狭隘。学校后退了,对我们绝没有什么好处,学校不断发展,那才是我们的福音’”。
  无论是组织上的大事小情,孟昭和都表现出高度负责的态度,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办的任务,离退休党总支第三党支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支部,孟昭和个人也因此先后十余次获得组织上的表彰。
  2011年,孟昭和摔断了髌骨,出行只能拄着拐杖,这对于77岁高龄的他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不小的打击,可他工作的态度丝毫没有动摇。组织上考虑他年龄和身体状况,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从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休息。可他倔强的表示,“支部的党员情况我最熟悉,收缴党费的工作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别人上来一时半会理不出头绪,容易给工作造成损失。尽管年事已高,但为组织工作的热情还在。只要身体允许,能为组织工作一天,就工作一天。”
  孟昭和兑现了自己的话,纵然身体多有不便,但只要组织上有召唤,他就无论如何一定到,从未缺席一次。然而,2016年5月23日下午,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声打破了这一惯例。在全校“两学一做”支部书记座谈交流会上,孟昭和突发心脏病送医抢救无效,他第一次中途离席,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物探和教育事业、离开了他一生笃信的中国共产党、离开了他无比牵挂的东油……
  听闻孟昭和事迹的一位年轻党员饱含深情地说到,“孟老先生的事迹,让我们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他用一生给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他的理想、信念、精神、人格、情操、业绩深深体现了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他用几十年不变的坚守和追求,履行了入党时的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编后语:迄今为止,孟昭和是学校年龄最大、退休后坚持从事党务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党支部书记,即使83岁高龄依然带病参加支部的各项活动,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他用一生的拼搏奋斗塑造着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用退休不褪色的朴素情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用生命最后的时光诠释着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永远是我们全体党员学习的楷模。(记者 孙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