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典型宣传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媒体聚焦 >> 典型宣传 >> 正文

【身边的榜样】石油工程学院王淑彦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5-09-1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身边的榜样——东北石油大学青年人才典型宣传

      为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弘扬先进、弘扬正气、弘扬主旋律”,围绕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文化修身工程”, 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深入开展“东北石油大学优秀青年人才事迹系列展播”活动。通过在东北石油大学新闻网、《东北石油大学报》及校园有线电视推出了“聚力促跨越、青春展风采”专题和举办“优秀青年人才事迹系列报告会”,大力宣传在学校教学、科研一线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人才,充分展示东北石油大学优秀青年人才风采,引导和带动广大青年教师进一步强化“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成才意识”,不断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导向和氛围。
       近年来,以王淑彦、付晓飞、石颖、汪怀远、吴红军、董宏丽、颜冰(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奉献、严谨笃学,取得了不凡的业绩,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新的中坚力量。2015年6月下旬开始,我们将在基层单位推荐的基础上,陆续刊发这些优秀青年人才的先进事迹。
       学校党委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要向这些优秀青年人才学习,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立足岗位做贡献,凝心聚力创辉煌,为共筑东北石油大学科学发展的“东油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石油工程学院王淑彦先进事迹材料
       王淑彦,女,1974年1月出生,博士,现任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2004年9月至2008年10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博连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至今在东北石油大学任教;其中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与生物系做访问学者。2009年-2011年在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站期间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一等资助。201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4月受聘于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一、潜心治学,默默坚守
       王淑彦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长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他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她主要从事石油多相流、提高采收率和复杂流体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她所从事的石油储运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先后主讲过“流体力学”、“复杂流体力学”等专业主干课,其中 《复杂流体力学》是学校石油工程及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她给自己提出了要求,每年教学内容至少更新更新10%以上,因此,每年开课前,她都会利用假期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且向国际知名的学者,请教了解本课程发展的前沿,在她的教学笔记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每个知识点的出处和时间。王老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讲授生动,旁征博引,不拘一格,无论是给本科生还是给研究生授课,都紧密结合石油多相流动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的理论、原理、方法进行讲授,使得所讲知识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保证了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时常在课堂上获得掌声。听过她课的学生感慨地说:“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几年来的教学评估中,她的教学效果一致受到教学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她同时承担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多项教学任务,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1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她就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专业基础,确定研究课题,她的每个学生的研究课题都是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的内容,因此,每一位学生在读期间,都在老师的帮助下,发表了SCI收录论文,这位学生未来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获得了首届国家奖学金和优秀硕士论文,其中李晓琦同学在她的支持和推荐下,分别参加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博士入学面试,每年斯坦福大学在中国会有上百个申请者,但是面试只有20个名额,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清华、北大等名校。最终李晓琦同学以优异的专业成绩和面试表现获得了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全额奖学金的资助攻读博士学位。她经常鼓励她的学生把视野放宽到国际,创造条件,让学生和国际上知名的专家交流。
       她就是这样,醉心于教书育人,以拳拳之心传道、授业、解惑,甘为人梯,诲人不倦。
       二、执着追求,勇于创新
       她多年来执着于石油化工科学事业,矢志科学研究工作,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她承担组织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大庆油田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在重大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她一直坚持在石油多相流、复杂流体领域潜心学术研究,在稠密气固两相流领域、稠油热采及油田采出液处理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稠密气固两相流研究领域,创造性的揭示了高浓度颗粒流动从半持续性接触到瞬时接触转变的机理,提出了高浓度颗粒相应力计算模型,推进了对高浓度气固两相流动和传热传质过程中多尺度作用的认识进程。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们的关注,并被引用加以验证。基于博士期间丰硕的学术成果,博士论文“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聚团流动与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荣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编写的《循环流化床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和反应理论》入选了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术著作,并且学术成果《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of gas-solid spouted bed with a draft tube》获得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三等奖。
       在科研攻关方面,她深知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不完整的,为此,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选题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做到产学结合,使稠油热采技术和原油储罐低温运行技术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稠油热采的油井井筒超长热管伴热采油输运领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长时间摸索,成功的建立了超长热管流动和传热模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超长螺纹重力热管设计方案,并且给出了适用于工程设计的超长螺纹重力热管设计方法。该技术系国内领先,解决了在超长热管内液池的沸腾和两相流动所遇到的阻力障碍难题,拓展了热管流动和传热模型的工程应用领域,大大加速了狭小空间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进程,实现了技术和理论的双重突破,为稠油热采井筒超长热管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超长螺纹重力热管”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油田采出液处理方面,她一直致力于油水乳化液的形成和破乳机理的研究,首次在多场力的作用下,研究乳化液的界面作用,为开发新的破乳剂及设计高效的油水分离设备提供了科学依据,以适应油田开发与油气储运的需要,最终达到提高产出液高效分离效率的目的。
       作为负责人她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主持了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并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项目。她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表于相关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在国际、国内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她的研究成果先后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Powder Technology》、《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2篇,EI收录4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学术论文被SCI他引142次,被38种SCI源期刊所引用,学者包括国内外25个国家地区的知名科院士和学家,其中单篇论文被他人引用次数最高为19次。
       三、自我提升,报效祖国
       本着学无止境的信念,2012年她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世界多相流领域著名科学家Sankaran Sundaresan教授的资助下,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化工系开展研究工作。在普林斯顿大学访学期间,她在Sankaran Sundaresan教授的课题组独立完成了美国能源部的“流化床内颗粒流动特性的研究”工作,并且在美国化学工程学会年会上发布了项目的研究进展,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和关注,会后受到了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 Christine M. Hrenya教授的邀请,加入她的课题组,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在访学结束后,Sankaran Sundaresan教授热情邀请她留下来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且给出了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但是她犹豫片刻,婉拒了Sankaran Sundaresan教授的邀请,毅然决然的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如果留在美国,丰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一定会让她尽快的取得更多地研究成果,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更渴望的是用她的知识和能力为她的家乡服务,为生养她的这片黑土地,做些事情。2013年4月,她完成了美国的访学,回到了她的家乡大庆油田,回到了她的工作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她立即将她在普林斯顿大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到了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回首她一路走来的脚步,虽有艰辛,但满是铿锵。她利用她在国外所掌握的知识,为我校的油气储运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她将一如既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业务工作,指导教学和科研实践。同时继续发扬学风严谨,肯于吃苦、善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力争做为一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王淑彦教授在东北石油大学的三尺讲台上,在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中,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心诠释着对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